- 排序
- 分类
2022-04-01
商业楼宇办公和营业场所的环境较好,没有太多的粉尘、水汽和电磁干扰,但随着终端设备的IP数字化,以太网应用的场景越来越广,环境越来越复杂,如室外应用,以及大量的交通运输、工厂生产车间等,经常会受到震动、粉尘、雨雾、化工、电磁干扰等恶劣环境的影响,而之前的标准也已经无法满足现实的要求。2012年5月,一部专门针对工业环境下使用的电信基础设施标准TIA-1005-A正式颁布,对不同环境下的网络及布线规格提出了详细的要求,为复杂环境下以太网材料的设计、选型和安装提供了依据。MICE 环境分类标准MICE是 TIA-1005 标准的组成部分
2022-04-01
MICE details of environmental classificationSource:Designing Industrial Networks Using ANSI/TIA-1005-A (BICSI,ICT TODAY)P5.09.12_工业环境MICE技术参数.pdf
2022-04-02
工业4.0 (Industry 4.0)Industry 4.0概念最早出现在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但由西门子等引入中国时,被译成了“工业4.0”,好像只跟工厂和制造业有关,嫣然成了“工厂4.0”。但很明显Industry 4.0颠覆与改变的不仅仅是制造业,还包括互联网、娱乐、金融、科技等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在进行数字化的改革,故“Industry 4.0”被译成“产业4.0”才更贴切,属于泛工业的范畴。实现工业4.0,其先决条件是要先完成工业3.0的数字化改造,然后通过网络化的传输与集成,最终经过数据挖掘和大数据分析,再经由AI人工智能来实现。其实也不是所有的行
2022-04-02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简介由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委员会颁发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18年版)》将中国智能制造系统架构从生命周期、系统层级和智能特征三个维度对智能制造所涉及的活动、装备、特征等内容进行描述,主要用于明确智能制造的标准化需求、对象和范围,为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及两化融合项目提供标准化的理论依据。 一、生命周期指从产品原型研发开始到产品回收再制造的各个阶段,包括设计、生产、物 流、销售、服务等一系列相互联系的价值创造活动。生命周期的各项活动可进行迭代 优化,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等特
2022-04-01
工业控制网络连接技术的发展工厂自动化控制网络的进程:模拟控制 → 数字控制 → 工业以太网控制第一代 PCS气动信号 控制系统(20世纪50年代前)第二代 电动模拟信号 控制系统(4~20mA)第三代 数字计算机集中式 控制系统(20世纪60年代中期后)第四代 DCS集散式分布 控制系统(20世纪70年代中期后)第五代 FCS现场总线 控制系统第六代 工业以太网 控制系统第五代的FCS现场总线控制技术已经非常成熟,目前被大量运用在各行各业生产的现场环境中,包含有MODBus (RS-232 or RS-485衍生物)、DeviceNet(CAN bus 衍生物)、Fieldbus Foundation
2022-04-01
工业布线最常见几款线缆的结构类型上图是几款工业现场总线及工业以太网电缆的截面图,其中有适合现场总线用的两芯、三芯或 四芯线 (如 CC-Link 专用的现场总线电缆就是三芯的屏蔽电缆,其特性阻抗为 110Ω,通讯速率 625Kbps 及以下,最大传输距离 1200m/156kbps);也有适合工业百兆以太网用的四芯线缆,当然 以后的发展趋势更多的是标准的四对八芯以太网线,支持千兆及万兆的应用 (CC-Link IE Field 基 于 IEEE802.3 1000BASE-TCat5e、Cat6、10G Base-T 技术的 Cat6A 标准 4 对屏蔽电缆以太网铜缆, 设备间电缆最大长度为 100 米)。而 CC
2022-04-01
工业以太网和标准以太网的区别那么,我们一直强调的工业以太网,和传统标准的以太网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办公常用传统的标准以太网是否可以直接移植应用到工业环境中去呢?这个还得从以太网传输原理说起。传统标准的以太网采用的是CSMA/CD介质访问控制机制,CS指网络侦听;MA指多点接入; CD指网络冲突检测,由于这种侦听冲突检测机制的通信存在网络的延时和传输的不确定性等特点, 所以一度成为它应用于工业以太网的主要障碍。上图为标准以太网传输的侦听/冲突检测/信号重发的流程图,重复周期数最大为16次,这个也是我们为什么有时候觉得访
2022-04-01
传统的工业金字塔架构无法满足IT与OT融合的需求。两化融合既能促进IT在OT端发挥网络化、云化、智能化的作用,也可保障OT端更多利用IT的使能技术。融合模式将OT端的信息输出到IT端,使OT端信息在更大范围内共享,即OT端的信息云化。未来工业网络的演进将呈现“四化”趋势,终端设备全面IP化,通过端/云的协同,打造IT/OT融合的一体化先进工业网络:① 工业设备网联化、 ② 网络接入无线化、 ③ 工厂内网IP化(IPv6)、 ④ 工厂外网智能化。SPE单对以太网技术的出现,将现场众多的传感器和执行器高效地连接起来,为以太网在现场层的落地提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