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09
📶如今炙手可热的AI人工智能,并非是一个全新的技术。从1950年的图灵测试开始,人类便开始了对AI人工智能技术的研究,但是直到1997年5月11日,一则IBM“深蓝”机器人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新闻,才第一次让AI人工智能进入了大众的视野。2001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未来派科幻电影《AI 人工智能》由梦工厂正式出品,让观众通过银幕对AI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然后经过15年的沉寂,2016年谷歌的AI系统AlphaGo和世界围棋冠军李世石对决,以4:1的总比分战胜李世石,让AI再一次地登上了热搜。尽管如此,当时所有的AI技术
2025-06-12
📶2024年5月颁布的TIA-942-C数据中心标准,将传统数据中心10G、40G甚至100G的主干光纤传输速率,提升至了AIDC智算中心所需的400G、800G乃至1.6T。📶而新标准中和布线直接相关的更新主要有四点:✨1、在认可的水平布线铜缆线缆类型中新增了SPE单对以太网线缆;✨2、允许在设备插座EO外使用任何符合TIA-568.3标准的非LC或MPO光纤连接器;✨3、将平衡双绞线用于AP无线接入点时,要求最少使用两条Cat6A或更高性能的铜缆;✨4、新增了水平和主干光纤布线至少使用两根的建议。📶纵观目前比较主流的
2025-06-17
📶目前,AIDC智算中心主流的400G以太网应用,也有其标准化的一个进程。最早的400G应用主要是针对单模光纤所组成的主干链路,包括传输距离500米的DR4应用,传输距离2km的FR8应用和传输距离达10km的LR8应用。多模光纤的短距离400G应用,受制于当时多模光纤单芯最高25G传输速率的限制,所以需要16对光纤的并行传输才能满足要求,需要特殊的MPO-32光纤接口,比较麻烦,成本又高。后来通过几年的努力,总算可以将多模光纤单芯最高的传输速率提升到了50G,于是SR8和SR4.2应用标准就逐渐进化成了多模光纤400G的主流应用标准。而2km传输距离
2025-06-17
✨随着AIDC智算中心的发展,400G及以上传输速率的下一代数据中心,其光纤链接的密度越来越高,传统的LC双工光纤连接器都显得有点偏大了,更高密度的VSFF微型(超小型)光纤连接器,如MDC和SN等双工耦合器,其大小大概只有LC双工耦合器的四分之一。而多芯光纤连接器部分,在原MPO-12基础上,又发展出了更高密度的MPO-16,而SN-MT16和MMC等VSFF的出现,其光纤密度更是可以做到传统MPO的2.7倍。✨从这张图表可以看出,400G和800G的应用,除了传统的MPO-12多芯光纤连接器之外,越多越多的客户会选择更高密度的MPO-16多芯光纤连接器



